自2019年天津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以来,天津市积极推动建立城市高效配送物流体系,优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加快标准化城市货运配送车辆推广应用,推进城市货运配送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引导和鼓励城市货运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城市配送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一、工作举措
(一)围绕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抓好试点组织实施。天津市基于城市配送体系建设跨区域、跨领域的特点,形成横纵联动的工作推动机制,共同营造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逐步明确城市高效配送六个方向12项重点工作,以组织方式创新和集约化发展带动城市高效配送全局发展。一是打造智慧供应链城市配送服务平台,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二是推广物流标准化,促进上下游衔接;三是完善“四统一”城配车辆建设规范,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四是完善城市三级配送网络建设;五是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六是培育城市配送龙头企业。
(二)统筹规划建设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结合城市生产生活配送需求和道路交通规划,以物流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服务城市配送为主题,打造“物流中心+城市配送点+末端配送站”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根据产业布局整合现有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仓储配送资源开放共享,按照共享经济理念探索发展夜间配送、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的新型城市配送模式,有效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联动。
(三)优化完善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喷涂标识)、统一车型(统一城配车型)、统一管理(统一接入城配服务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安装车载智能监控设备)。给予在天津市供应链城市共同配送服务平台注册的“天津城市共配”车辆通行、停靠便利,针对“四统一”城市配送车辆,给予早晚高峰、全市境域内通行便利,提供绿色通道,在中心城区商业区、菜市场、大型公共活动场地等区域专用卸货场地和道路范围内增加1667个免费蓝色临时停车泊位,允许在全市境域内黄线禁停路段停靠装卸,每月通过平台为相关车辆发放通行证。
(四)加快标准化推广应用提高城市配送作业效率。制订完善行业标准,推动出台25项商贸物流地方标准,内容涵盖《绿色仓储与配送要求及评估》《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设备要求》《低温食品储运温控技术》《托盘单元运输包装测试方法》等,编制《城配企业3A级驾驶员规范》《城配企业3A级企业管理规范》。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推进配送装备标准化工作。贯彻《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推动厢式配送车辆(系列C型)与标准托盘相匹配并开展带托运输。加快配送装备设施更新改造,推动城配企业应用物流单元器具(托盘、笼车、周转箱等)、起重尾板、滑吊等,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安装导航定位系统、温度监控系统(冷链运输车辆)、智能标签,促进配送作业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配送作业效率和水平。
二、取得成效
(一)配送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夜间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以及免验货等模式,试点企业备货、配送效率提升50%以上,装卸作业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库存周转成本降低35%、货损率低于1%,配送成本降低6%。由于减少了搬运次数,降低了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一线搬运用工人数有所减少,解决了企业“用工荒”问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二)配送设施设备标准化进一步加强。通过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确保了配套设施设备标准之间相互配套衔接,提高了货物分拣和配送效率,推动了标准化箱盘匹配、盘车匹配、盘库匹配,加快了托盘循环共用。
(三)配送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了大型商超进行标准化仓储系统、库存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建设,构成信息化支持平台,实现以标准化单元器具为单位进行订货、计费、收发货、免验货及运输线路优化的标准化运作流程;推动城市配送企业建立了运输管理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确保企业及时准确掌握货物流转情况;通过城市配送服务平台,对物流业分布热点、货源结构、流向分布以及车源结构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完善了城市配送统计监测,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市场机制,实现商贸物流从业人员、货物、车辆和服务信息的高效匹配,促进城市货运市场的优化、整合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