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机构落实到位。加强统筹,建立市、区两级工作协调机制。在商务部“部、市、区、街”四级联动机制基础上,建立了市级步行街升级改造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统筹调度重大改造升级项目进展。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定位。规划先行,明确王府井广域级商业中心定位,并对王府井地区1.65平方公里内功能定位、向北延长、辐射能力、鼓励限制业态等提出规划要求。市商务局会同东城区政府高水平编制王府井步行街“1+3+N”规划。
三、优化街区环境。优化商业空间布局,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王府井主街实现北延,全长增至892米。老北京风情街全面完成立面改造和公共空间绿化景观等硬件升级工程。打造无障碍示范街区,对老字号片区无障碍设施进一步设计改造;实行移动保洁车网格式巡回保洁作业模式,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形成示范效应。
四、提升商业质量。丰富业态结构,加快存量改造升级。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各业态门店均衡分布,商业关联度高、连续性好,多元化业态汇集,新型门店集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引进首店、旗舰店、体验店、概念店等。包括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哈姆雷斯儿童玩具旗舰店、国内首家“京味”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和平菓局等,成功吸引年轻本地客群回流。
五、打造智慧街区。构建智慧商街数据平台,建立商业监测、客流监测、数据沙盘3张智慧大屏,创建了商圈客流实时监测系统。王府井步行街5G全覆盖,信号稳定。智能灯光、智能垃圾箱等智能化设施,提供互动式智慧服务,让消费体验更加智慧化。利用大数据、5G等新一代技术,实现从单体商铺数字化到商街整体智慧化升级,打造“数字化商街”。
六、商旅文融合发展。持续策划举办国际化、专业化、高端主题活动,提升街区影响力。精选国际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推出澳门北京周、莫斯科主题周、墨西哥主题日、德国老爷车拉力赛抵京仪式等国际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