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答复

来源:流通发展司 类型:原创 时效状态:现行有效

2023-09-26 08:43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056号(商贸监管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单位】流通发展司
【发布文号】商流通函〔2023〕486号
【发文日期】2023年08月28日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为主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关于赋能营销畅通市场销售链

(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合作总社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统筹部署产销对接工作。2021年以来,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举办500多场各类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帮助销售农产品超过340亿元。农业农村部持续组织脱贫地区农产品系列产销对接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2022年,共牵头开展产销对接和促消费活动23场,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超过290亿元。

(二)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商务部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1455个农产品销售专档专区专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搭建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直通车”。加强对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常态化指导,成员企业累计帮助对接销售农产品超400亿元,持续开展农产品网络品牌推介洽谈系列活动,推动电商平台与地方就企业入驻、产品采购、品牌发展、人才培养等深化合作,累计对接金额22.9亿元。

二、关于智慧交易平台

(一)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2014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以下简称综合示范),支持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弥补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短板等,累计支持1489个县。截至目前,支持地区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8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5.3万个。实施“数商兴农”,依托“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网络消费重点活动,组织各地广泛开设“数商兴农”专场,推动电商平台企业面向县乡村延伸服务。2023年4月28日至5月12日举办第五届“双品网购节”,带动全国网络零售额达7102亿元,同比增长14.5%。农业农村部在110个县(市、区)开展工程试点,指导各地探索“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上网销售。

(二)共享交通运输数据。交通运输部搭建数据交换平台,累计接入数据700余项,提供共享交换服务近9亿次。指导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进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移动互联网融合线上信息服务和线下运输服务,不断提升农村物流信息水平。

三、关于更加完善的流通网络

(一)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和扶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下沉农村,加强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2022年,全国支持新建和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06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650个,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

(二)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商务部会同财政部连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19-2020年,支持15个省(区、市)开展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2021-2022年,支持10个省(区、市)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等,增强流通主渠道冷链服务能力。2022年,支持7个省(市)提高冷链物流配送效率,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冷链环境。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支持约3.6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建设200多个产地冷链集配中心、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支持35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四、关于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

(一)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2019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支持各地加强产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配备清洗、分拣、烘干、分级、包装等设备,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提高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利用率。2022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商贸、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围绕农村产品上行,建设分拣、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加强标准和品牌应用,提高农村产品商品转化率。农业农村部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加快发展产地市场体系。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推进以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和田头市场为核心的产地市场建设,形成与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的产地流通体系。认定一批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提升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主要功能。加快推进田头市场建设,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推动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 2025年)》,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域、中心镇(乡)、物流节点和重点专业村聚集;向园区集中,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重心下沉县城、中心镇和物流节点,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

(四)实施产业融合项目。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累计支持各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150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80个,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地水平、发展加工流通、培育经营主体、创建产业品牌等举措,充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关于加大政策扶持降低物流成本

(一)发展共同配送。商务部、国家邮政局、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地方升级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县域快递物流资源整合,提升公共寄递物流服务能力。引导电商、邮政、供销、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推动仓储、揽收、分拣、运输、配送“五统一”,场地、车辆、人员、运营、管理“五整合”,提升快递物流配送能力。国家邮政局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寄递发展,探索形成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邮快合作等多种模式,对于降低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成本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其中,邮快合作快递进村现已覆盖31个省份30.6万个建制村,2022全年代投快件5.56亿件。

(二)健全物流枢纽。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支持首批15个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立足产业链供应链保通保畅,引导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增强要素聚集能力,促进经济循环更加高效畅通。报请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农村物流融入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构建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便捷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渠道。

(三)强化用地保障。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范围,引导农村产业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布局,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障产业发展用地。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已有2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实施细则。

下一步,商务部等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将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以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为主线,以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为方向,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创新农村物流服务模式,推进相关数据互联共享。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新建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壮大一批乡村产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家邮政局将指导各地持续完善县乡村邮政快递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等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地区使用邮政快递服务的便利性。

感谢您对我国商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商务部

                                                                     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