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发展司

首页>零售行业创新转型>工作动态

来源: 类型:

重庆市聚焦“三化” 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重庆市商务委认真贯彻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部署,顺应居民消费新期待,聚焦“三化”,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初步形成一些可复制经验。
    一、着力加强规划建设,实现便民生活圈消费便利化
    (一)围绕便民利民,编制便民生活圈规划。按照已建居住区实现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的目标,指导各区县编制好便民生活圈规划。一是划好圈。按照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服务人口1万人以上、商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规划便民生活圈,明确其边界和辐射范围,做到圈圈相连、环环相扣。二是定好位。合理确定便民生活圈的功能定位、商业面积和形态模式,将菜市场、快递取送点、品牌连锁便利店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三是布好点。强化便民生活圈空间布局,突出基本保障类业态,强调消费便利性。
    (二)着眼保障基本,构建社区消费网络。在培育16个国家级、85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基础上,制定《社区便民商圈建设规范》等10多个规范、标准,支持建设便民生活圈。一是突出业态配置。推动便民生活圈配齐10种基本保障类业态(社区综合超市、菜市场、便利店、餐饮店、理发店、药店、洗衣店、家政店、维修店、综合服务点)和2种以上品质提升类业态,便利居民日常消费。二是突出网点规模。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实现每个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达到100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已建成便民生活圈中有30个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三是突出连锁比重。要求便民生活圈基本保障类业态的连锁网点数达到1/3以上、连锁经营比重达到1/3以上。目前,全市建成便民生活圈202个,营业收入130亿元,连锁经营比重40%,解决就业25万人。
    二、抓好示范引领带动,推进便民生活圈消费品质化
    (一)发展引领作用,开展示范便民生活圈创建。引导区县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新建居住区建设,坚持集聚为主、分散为辅,规划以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街区为重点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高品质生活新地标,推动康庄美地、空港乐园等集聚布局建设公租房便民生活圈,涌现出金阳易诚、安家嘴等一批示范便民生活圈,实现居民“一站式”就近购物消费。
  (二)细化工作举措,提升商业网点能级。一是改造提升菜市场。先后改造、新建700多个标准化菜市场,2020年支持1247个菜市场禽肉经营摊点配备冷链设施,配备率78%。二是建设示范网点。持续推进社区商业规范化网点建设,支持200个社区示范超市、2998个社区综合超市、4180个社区便民商业网点,示范带动社区商业规范发展。三是发展连锁经营。会同17个市级部门制定《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引导家美佳、可购、一七闪店发展“一店多能”的品牌连锁店,鼓励“711”“罗森”布局24小时连锁便利店。目前,全市连锁门店10个以上的企业有56家,共有门店6225个。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联合大型电商平台,实施“数字服务商户扶持计划”“数字赋能实体零售帮扶行动”,帮助1000余个社区门店发展网上营销,应用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建成并上线运营30家“重庆智慧菜场”。探索发展社区体验式电商、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引导苏宁等5家试点企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生活圈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城市末端快递公共取送点5628个,实现“网订店取店送”。推动建设集在线交易、支付结算、仓储服务以及同城配送为一体的“天下仓”平台,整合437家供应商为633个社区店统仓共配,年实现线上线下销售35.56亿元。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协同化
    (一)争取政策支持,释放发展活力。市政府先后出台发展社区商业、完善公租房配套商业、加强菜市场改造和管理等6个文件,召开全市便民生活圈工作会议,并将其纳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和区县政府考核范围。争取财政支持,累计4.5亿元用于支持便民生活圈发展,鼓励区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
    (二)发挥企业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开展网上业态需求调查和便民生活圈满意度调查,引导市场主体“进社区”。培育50个示范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发展便民生活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便民网点36.8万多个,增长速度较快,市场发展活力倍增。
    (三)营造舆论氛围,各方协同助力。区县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监督,坚持服务民生导向,广泛宣传便民生活圈发展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经验,各类媒体累计报道300余篇,形成政企联动、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